31省份取消二元户籍制度农业户口,2016户籍制度改革最新消息图
自从9月19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一经发布以来,就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对象。改革意见中,各地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不仅是北京,不少城市也都相继开始改变,据了解各地都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消息一出,关于31省份取消二元户籍制度农业户口的消息自然而然也就成为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2016户籍制度改革的最新消息图。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户籍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其中,‘取消农业户口’和‘放宽落户条件’是两大亮点,对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和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实现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双赢’,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其实,国务院早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截至目前,31个省份已出台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也普遍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将农民和城镇居民统一改称居民,旨在消除身份区隔和歧视,进而逐步实现居民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竹立家表示。据了解,我国自1958年开始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由此带来社会权益和保障的不同。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介绍,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责任田和宅基地,而非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此外,很多人都在问,取消农业户口是否会影响到农民的既有权益?
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林亦府指出,此次户籍制度改革不是“农改非”,而是全面取消农民的农业户口身份,不会影响附着在农村居民背后的集体土地承包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村集体经济分配权等“三权”。那么,“农民”变“居民”之后,如何享受到城镇化福利?在汪玉凯看来,“统一身份仅仅是个标志,户籍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各项配套政策的跟进与落实,消除依附在户口性质上的医疗、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别待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的全覆盖。”
- 上一页
- 下一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