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董明珠丈夫老公照片, 揭秘格力董明珠儿子简历资料(2)
东东看到母亲又回来了,赶紧把眼泪擦干,还装着笑说:“妈妈你快走吧,我没事的,我没事的。”这个被对手以“霸道”来形容的女人,此时再也不是那个叱咤江湖的铁娘子,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深厚母性的母亲。
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董明珠的心里,那是她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幸运的是,董明珠儿子坚强而自立,学习一直努力,给了母亲很大的支持。儿子很小就会提出抗议,说报纸上不能老表扬妈妈,也要表扬自己,没有自己这么懂事,妈妈怎么能安心工作。到儿子长大后,董明珠偶尔回家的时候,他就会一直静静地坐在母亲旁边,但不会有更多的语言和行为,似乎在守候母亲不使她离去。
1995年,董明珠因车祸住院时连做了两次CT,她开始心里有点发慌,认为肯定是问题比较严重了。就是在那一瞬间她才想到自己走了以后儿子怎么办,忍不住失声痛哭。后来儿子来了,静静地抓着母亲的手,什么也没说,陪在她身边,她才放宽了心。

董明珠很少流泪,偶尔有流泪的时候多是被儿子感动的。2007年1月,董明珠荣获央视“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收到儿子的祝贺短信使她流泪。有时她会觉得,只有在远离格力的时候自己才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
自己对得起公司,对得起客户,也对得起自己,可唯独对不起家人,尤其是儿子。虽然董明珠儿子如此懂事,但作为母亲,她给儿子的是不是也太少了点?当儿子特别需要她的关爱的时候,她在外漂泊;当儿子孤身旅行,需要她的保护的时候,她却迫于原则,强硬地让儿子独自面对风雨。她是不是欠儿子太多了?
儿子12岁时第一次坐飞机,他问妈妈:“乘飞机那天你能不能送我?”此时的董明珠,已经成为“走过的路不长草”的那个女强人,有着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条件答应儿子的要求。但是,面对儿子殷切的眼神,她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理由是她没有时间。
当儿子又请求让她的同事送他时,又被她拒绝了。多年之后董明珠想起此事,仍然唏嘘不已。她已经对儿子欠得太多,却又如此“无情”地拒绝儿子,作为一个母亲,她做得是不是太残酷了一点?要知道,当时的广州机场比较乱,儿子才只有12岁,让他一个人从珠海乘公交车到广州机场坐飞机,未免过于苛刻。
董明珠说:“到了目的地,孩子下飞机时,我们的营业员接他。营业员在电话里告诉我,孩子简直就是从机场冲出来的。”说到这里董明珠再度哽咽:“我一下就明白了孩子那时内心的紧张和没有安全感,我心里难受得不得了。”没人知道,那个只有12岁的孩子,一个人坐上公交车,又一个人上了飞机的时候,心里都在想什么。
他的心里仅仅是恐惧吗?也许,还有一份对亲情的盼望。或许,他让母亲送他,只是想多和母亲呆一会儿。虽然他从小就习惯了掩盖自己的感情,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一个盼望母亲的疼爱的孩子。在别的孩子那里,也许已经对父母过多地爱护感到厌烦,可为什么到了他这里,母爱就显得那么的单薄呢?
“也许人生不能两全,成功背后总是有遗憾。”不知道每日忙于烦琐工作的董明珠,是否在夜深人静,心情平静的时候想一下儿子的心理成长过程。董明珠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董明珠有着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一般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不能让孩子受凉,要让孩子吃饱穿好,或者买好衣服给他穿,送礼物给他,用车送他上学,考试时甚至把饭菜都领着送去等,董明珠认为这种母爱并不是培养孩子的最好方式,在她看来,最好的母爱,应该是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判断事物。
从培养孩子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董明珠儿子的成长、教育方式也有可取的一面。正因为此,当被问到“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时,董明珠非常自信地说:“两方面:没有溺爱儿子,让他能够懂事地成长;我这十几年,使格力成为中国的世界名牌,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名牌,就是我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