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的母亲是田华吗?揭秘蔡明和田华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2)
田华的丈夫叫苏凡,大她四岁。田华是在15岁那年与苏凡相识。“刚认识的时候,他是个学生。”在剧社的日子里,田华经常写日记,但因为当时的文化水平不高,她常常有不会写的字。苏凡在文工团见过田华之后,主动当起了她的老师,帮助田华改正错别字。慢慢地,二人在一起演戏、生活、打仗,就逐渐地产生了感情。说起两个人当年结婚时的情况,田华说,他们在北京东单自由市场上买了一个八成新的花旧床单,还买了个花脸盆,办了两桌,之后就算是结婚了。
田华有三个儿子,但三个儿子没有一个人从事艺术工作。“我不后悔他们没跟我一样从事艺术工作,我觉得他们现在的事业特别好。”从艺的70年来,田华曾多次参与到各种慈善慰问活动中,虽说目前自己也是有病在身,但一接到委员会的邀请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此次行动,而自己能做到的也只是力所能力的捐助些必需品,田华也无奈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自己有三个儿子,有三个孙子,但是我们家有四个癌症,都是要打持久战的,都是晚期,再领养真的是心有余力不足。这个力就是钱,因为现在没有钱你是关心不了他的。我只能是来这看看他们,亲亲他们,来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
田华,中国电影女演员。出生于河北唐县。原名刘天花,12岁参加八路军晋察冀抗敌剧社,改名田华。
1944年加入中国,在华北前线为部队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河北梆子《血泪仇》、话剧《战斗里成长》、《大清河》等。
田华在回忆57年前拍摄电影《白毛女》的情景说:“我自身的经历和气质令导演看到我的能力和潜力,相信我一定能够演好《白毛女》。”——当年抗敌剧社排歌剧《白毛女》时,因为年龄太小,导演担心田华对角色体会不深而让她担任了场记。但拍电影时,大家一致认定田华就是最好的人选,终于为她和白毛女续了前缘。田华说:“我扮演白毛女,可能就是缘分吧,我和喜儿也有着类似的生活经历,演喜儿,就像自己演自己。
白毛女的传说是在河北。田华就出生在河北唐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和喜儿一样,她也是早早失去了母亲,并经历过债主逼债,难过年关的日子。田华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农村孩子的打柴、挑水、推碾子、挖野菜,她哪一样都会干;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她还会上树采杨树芽儿、柳树芽儿、捋榆钱儿给家里人填饱肚子。
12岁时,她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她经常参加演出,并担任了许多话剧的重要角色。1950年,当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时,她已经是一个经历了战争的磨练,并有着10年舞台表演经验的出色的话剧演员了。正是凭借这些,田华第一次走上银幕,就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又不屈不挠的农家女儿喜儿。她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田华回忆起当年《白毛女》在上海郊区放映时的情形说:“我演的喜儿一出来,观众就接受了我……当时上海还没有解放,受影片情节的感染,很多农民当场就喊出了‘打倒地主’,‘减租减息’的口号。” 当年扮演喜儿,田华觉得自己惟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上过银幕。但她很幸运,影片中与她合作的陈强、胡朋、李波全都是比她大十多岁的老演员,他们不仅演过电影,有的还演过歌剧《白毛女》。做演员的都知道,拍戏时老演员带新演员时,老演员要花费更多的力量,才能令新演员发挥出来。当时有场戏“大婶在树下纫针”,通过“大婶”深厚表演功底对情节的层层铺垫,田华当时只一句“大婶我给你纫”,就表现出了喜儿清纯、善良的本性。
- 上一页
- 下一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