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鹿晗拒绝被称小鲜肉原因,揭秘鹿晗最娘的一张照片(2)
2017-04-26 16:44:11 作者:刘杏芳
说到娱乐圈中的小鲜肉,想必大家首先会想到曾经的EXO组合吧,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年轻而且小鲜肉聚集的组合,尤其是有着“傻狍子”称号的鹿晗,他的颜值绝对算的上是娱乐圈中的高颜值了,但是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鹿晗拒绝被称小鲜肉,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小鲜肉”这个词不符合?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并一起来看看鹿晗最娘的一张照片。
剧中,鹿晗和娜扎有不少对手戏,两人更被网友称为“果奶CP”,鹿晗透露两人拍摄到中后期时,因为比较熟,老是笑场。
问到为何有场感情戏耳朵都红了,他有些羞涩地解释:“我也是看到播出后,才发现耳朵红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没准因为热的,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但生活中我跟陌生女性一起可能会耳朵红。”
在第八集中,长生跌落寒潭,与黑龙即将搏命战斗前说:“改命真的很难,但是就算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因为西宁镇的猪头肉切成薄片,再蘸了红油和岩盐,真的很好吃。”
这段台词引发网友爆笑,鹿晗坦言,会把自己的一些“段子手”特征带到角色里去,“毕竟陈长生不可能不开玩笑,他在跟特别亲密的人一起时,会讲一些冷笑话”。

此番《择天记》的台词量偏大,这对鹿晗来说也是一大挑战,他自认在背词上进步挺大,“我用蓝色的笔在剧本上把台词全部画下来,先看大概的意思,然后再理解要表达什么感情,看完我就睡觉,第二天起床再背”。
作为人气偶像,很多人都猜测鹿晗拍戏会有很多顾虑。然而他却表示最想演反派杀手之类的角色,也没有任何的尺度限制,“反正全裸也播不出去,我都已经27岁,老大不小了,只要大家能接受的范围里,我都不会刻意去拒绝”。
同样,鹿晗也不担心拍戏受伤,“受伤很正常,为了好好演戏都会拼命。只要不威胁到生命,我都会努力去做,毕竟我还挺怕死的”。
近来,针对“小鲜肉”的争议不断,但鹿晗却不放在心上,“我不委屈啊,我现在不是‘小鲜肉’,已经是快步入中年的‘老腊肉’了”。他坦言欢迎大家给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改进,“毕竟我也是刚刚接触演戏,还是要多学习”。
剧中,鹿晗的皮肤看上去十分光滑,堪比女明星,更被网友称作“牛奶肌”,问到保养秘诀,他先打趣说“皮肤这个东西天生的”,随后直言:“我平时洗脸卸妆跟大家一样,没什么特殊的,就是多喝水吧,多运动,多排毒。”

提到剧中有容和落落都喜欢长生,问到生活中自己喜欢高冷美丽还是活泼可爱的女生,鹿晗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实中,我还是希望既有有容的高冷,又有落落的可爱,两点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对嘛。”
近日,随着鹿晗和娜扎等主演的《择天记》热映,围绕演员容貌的讨论便又一次被推上了高峰。鹿晗作为人气男星,针对他相貌的评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男性影评人截了一系列《择天记》中鹿晗在木盆里沐浴的图,发微博道:“这也是男人?”
这恰是很有趣的一幕戏。近些年影视圈流行购买女性向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有时候观众会看到雍正在几个同时热播的清穿宫斗爱情剧里赶场,和不同的女主角立下山盟海誓。虽然这类古装戏以女主角的成长与感情经历为线索,但切换到沐浴场景的时候,沐浴的主体总是长发雪肤、花瓣里露着香肩的女主角,依旧遵从着男性(男主角)视角的凝视方式,女主角是欲望的承载体。而《择天记》虽然是男主角成长为中心的大男主电视剧,但目前已有的两次沐浴场景却不是以男性凝视女性的方式呈现,而是让鹿晗作为沐浴主体,成为被观看者。这种“反传统”的设置,也自然引来了两种声音:部分男性对鹿晗容貌及男子气概的质疑和蔑视,以及女性观众对鹿晗容貌的赞美和由此产生的保护欲。
对鹿晗及类似的花样美少年的男性气概的质疑之声早已不新鲜。“这也是男人”、“这种娘炮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他这是反串吧”的观点里,传达出说话者一方面否认了精致秀气外表的男性身为男人的资格,一方面通过批判其他“不够格”的男人来彰显自己的男子气概,认为自己有足够资格能够评价“谁才是真男人”。
于此同时,对于“谁才是真女性”的声音也在不断出现。2005年李宇春在“超级女声”的超高人气,也引发了一系列对她外表的恶毒嘲笑。“春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信春哥得永生”的标语以及各种恶搞图片曾经广泛流行于网络。随着李宇春参加各类活动,“人妖”等嘲讽也从未消失。外表不符合传统女性气质和男性气概的人,都收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攻击,而这种攻击主要来自男性。

对“谁才是男人/女人”性别定义的争夺,体现了一种男性危机感的攀升。2013年,潮汕网报道提出观点,“从小男孩子就被包围在母亲、祖母的怀抱,从幼儿园直至高中,则一直由女教师教,独立生活能力差,性格软弱,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2016年,上海推出国内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材,来“培养男孩阳刚之气”。2016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开设“男子汉班”,来对抗流行的“小鲜肉”和“花美男”风气。中新网报道称,“80、90后家庭里,妈妈扮演主要教育角色,男孩受到更多女性化影响”。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为什么这些被母亲和女教师玷污的男孩子,似乎从来都没有接受来自爸爸的男子汉教育,但这种观点的流行却并非中国独有。在二十世纪末的美国,“男子气概”的概念也经历了巨大的争议和变化。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与同时期的男性学者迈克尔·坎莫尔和迈克尔·考夫曼,都就“男性气概受到了各种错误影响,遭受了来自内部存在感的危机”进行了讨论。布莱指责美国女性让美国的男孩子们女性化,而其他两位则认为美国的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看到了太多错误的男性范例。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点,男性的身躯并不天然让一个人“性别为男”,性别是基于一系列机制、观念、日常实践等对个人身体作出的“我是谁”、“我是何种性别”的理解。
不管男性们和持有传统性别印象的人们愿不愿意接受鹿晗和李宇春式明星的流行,他们都要面临一个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拥抱更加多元化的性别形象,更多的女性和男性开始跳出传统的性别印象,探索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2016年,李宇春身着一袭来自Julien Fournié的深V黑色长裙,获得无数称赞。同年,纪梵希为她打造了专属限量版球鞋,也是品牌历史上的第一次。而鹿晗粉丝团的强大力量,也与鹿晗的成长互相推动, 让他一次次获得更大的名气。国际品牌和市场,都越来越认可这些明星形象的价值。
然而,在这样活跃的性别定义之争带来的自由错觉下,也许正有更大的不自由藏在其中。宫斗剧里对权力的渴望,霸道总裁剧对两性不平等的默许,古装剧里对规则秩序的拥护,都输出了一种更为隐晦而宽泛的“不争”。我们也许要警惕的是在这个流量为王、“宅男女神”与“小鲜肉”层出不乏的年代,男性与女性乐此不疲地彼此物化,忘记现实的模样,直到娱乐至死吧。
- 上一页
- 下一页
共2页: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