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女难民真实生活照片,缅甸难民为什么选择涌入中国
2017-04-05 16:25:37 作者:王戎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缅甸边境战争已经成为全世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因为缅政府要统一,独立武装要权利,所以在2012年,双方签订的15年的和平协议被撕碎。而作为缅甸的邻国,不少因为战争受难的缅甸人开始选择来中国避难。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自和平协议撕毁以来,已有6万多人次的缅甸边民进入中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缅北女难民真实生活照片来了解一下缅甸难民为什么选择涌入中国的原因。
据了解,随着近些年来,缅甸或内的战争,让很多无辜民众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作为缅甸的邻国,不少因为战争受难的缅甸人开始选择来中国避难。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自和平协议撕毁以来,已有6万多人次的缅甸边民进入中国。40岁的宋兰婧是涌入中国边境难民中的一员,从十岁开始,她就一直生活在战火的惊恐之下,“我一辈子颠沛流离,不得安宁。”据宋兰婧称,战争发生时她钻进缸里,浑身发抖。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记忆中那枪炮的声音,总像是人在说话。
据了解,宋兰婧今年40岁,身高1米50,体重147斤。谈到遭遇的战争,她说我的头发,白了约3/4,这不是遗传的,这是生活所迫。我的祖籍,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白泥塘村山头寨,父亲和三叔后来到缅北讨生活,最后他们都在缅北成了家,妻子都是云南人。我的三叔后来回了中国,他现在是一个中国人了。我出生在一个叫南茄的寨子,我在十岁的时候,人民军和老缅(政府军)正交战。有一天,父亲到山上放牛去了,妈妈带弟弟妹妹们,去云南龙陵逃难去了,我是长女,要留在寨子里守家。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太阳还有一点点没落下,炮弹突然就在寨子附近的两个山头上空飞来飞去。我恐惧极了,将家里的一口缸打翻,我钻进缸里,浑身发抖。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记忆中那枪炮的声音,总像是人在说话。
那是我经历的第一场战乱。不管是人民军还是老缅,他们经过寨子时,总是要菜要米,我们也都会给。1986年后,人民军改称同盟军,不久同盟军内部又分裂了,分为彭家军和杨家军,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缅北的部队太多了,我们有时也分不清到底是谁和谁在打。父亲当过村长和民兵连长,民兵负责寨子的治安,一共要当两次,每次要当三个月。民兵不属于任何一支队伍,哪支队伍占领了寨子,民兵就要为哪支队伍送信、送子弹、送饭。
后来我的母亲就去世了,家里的很多重活,慢慢落到我身上来了。有一次,父亲要我帮他送一封信到水岩寨子去,从南茄到那里有两条路,近路要走一个小时,但路上没有一户人家,远路要走两个小时,要经过别的寨子。我走近路,把信送到一支部队的手里,天黑了,我一个人怕,走远路回了家。回到家,父亲就抱着我,说我总算回来了,今后再也不会给我如此危险的任务了。他告诉我,我送信的队伍,刚刚被另外一支队伍打跑了。如果我原路返回,我就会被发现通风报信,也就是“通敌”,我肯定就被枪毙了。
这次打仗,一点预警都没有,我们吓得哪也不敢去。只要不乱跑,躲在家里相对是安全的。22岁时,我嫁给了岳因果寨子的陈金才,岳因果的人赶集,要经过南茄,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我现在不明白,当年为什么会嫁给他。我的丈夫,他太爱喝酒了,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他喝醉了就下死手打我,你别看我胖,我不敢还手,一旦还手,他打得更狠了。家里的几亩地,主要种玉米,活计基本由我干,一天到晚从没闲过。我们有四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就是现在带着逃难的这个,才三岁多点。岳因果寨子也没有安宁,我第二个娃娃生下来没几天,军人就跑到寨子里,还在我家吃、住。
一旦打仗,我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往中国的边境跑,有时是去保山龙陵,有时是去德宏州芒市遮放镇,都是找亲戚避难。我的堂弟媳段芬兰,肚子里的孩子才4个月,也要跟着难民队伍拼命跑,几米高的土坡,也要闭着眼睛往下跳。由于不安宁,在缅北,靠干农活谋生实在太难了。两年前,我把家里的两头牛卖了,来到了棒赛。畹町的对面就是棒赛。我住的是一户好心人家的房子,不用付租金,只要交点水电费。我种了几亩玉米地,去年收成不好,今年就没再种。没事我就帮人家垄甘蔗地,有时还到畹町来找馆子洗碗。我还弄一些野生蜂蜜、野菜到畹町卖,但有时连车费都赚不到。
- 上一页
- 下一页
共2页: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