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9岁男童救助站内变干尸死亡真相内幕,救助站15%责任家属获赔
28日,有网友发帖称,河南信阳市救助站一名13岁男孩疑因饥饿死亡成“干尸”。男孩父亲王新红说,去年10月2日,儿子乐乐(化名)离家后未归,家人一直寻找,并于10月4日报警,但始终杳无音信。
今年4月22日,《信阳日报》发布乐乐的死亡公告,并附其生前照片。次日,王新红前往殡仪馆辨认尸体。“全身都是伤,瘦得只剩骨头,像干尸一般。”
王新红说,儿子4岁时曾动过一次手术,左大腿部位和脚背留有伤口和疤痕。凭借这些特征和救助站提供的照片,他确认尸体正是失踪的儿子。孩子已走失半年,看到救助站的死亡公告,到殡仪馆辨认尸体时,见到的是皮包骨头的“干尸”,且身上多处伤痕,疑为遭受虐待被饿死。对此,信阳市民政局表示,男孩系因病抢救无效死亡,市救助站在救助过程中没有过错和责任。信阳市公安局已就此事成立调查组和专案组。
救助不力,死因解释不清的救助站只承担15%的责任
日前,河南信阳市政府处理“干尸男童”王志强事件工作组,向家属公布了本案的责任划分:死者王志强自身患恶病承担70%的责任,死者父母监护不力承担15%的责任,救助站管理过失承担15%责任。这个责任划分结论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各方质疑,甚至被指“冷血”。
第一,它似乎默认了一个事实——老弱病残去救助站,等死的风险太大,因为身患恶疾的公民,救助站是不负“主要责任”的。那么,救助站既然不能救助弱势者,它的价值与意义何在?第二,就在不久前,地方政府给出的“处理意见” 警方、中, 民政、医院相关部门18人被追责。既然如此众多的公职部门存在“失职行为”,那么,生命需要多么彪悍,才能闯过死神之关?从走失到干尸,几乎在每道关口,都盘旋着“失职”的影子。
而最终,孩子惨烈而死,却被判自身及家属承担85%的责任。一连串的失责,只须担责15%。一个孩子死了,最严肃的处理,也只是“撤职”而已。更要命的是,背后氤氲的诸多疑问,依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孩子有没有挨饿、救助运转程序有没有明显瑕疵、“救助不力”的细节究竟多么不堪……这些问题,仍是猜想。
死因成谜
“全身上下全是伤痕,身体干得只剩骨头,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王新红称,乐乐身高1米3左右,去年走丢时的体重为90多斤,而现在尸体重量只有30多斤。王新红说,乐乐虽然智力不太好,但是身体并无大碍。他怀疑孩子在受助期间曾遭虐待或被殴打。28日下午,信阳市民政局通报称,今年1月,乐乐出现感冒症状,市救助站寄养点新天伦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将其送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上一页
- 下一页
共2页: